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国运杯”辩论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国运杯”辩论赛 > 正文

西安交大学子辩论赛火热进行 激辩中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2-05-16

5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通识核心课《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第一届课程辩论赛举行,并通过中华网向广大网友现场直播。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辛晓红,西安交通大学校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卫滨,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许佳辉、副院长张顺,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陈灵出席本次辩论赛。“国运杯”辩论赛负责人韩鹏杰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杨建科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源助理教授担任比赛评委。“国运杯”辩论赛项目团队刘彦彦教授、李娟教授、曹耿献副教授、文茹老师现场观摩比赛。

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系列辩论赛由校友李健、辛晓红伉俪创办的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发起并捐资支持,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人文学院、教务处主办并全程支持。该比赛作为西安交通大学首届“国运杯”系列辩论赛之一,是一场学科交叉、跨界融合、思维创新的课堂探索与实践,旨在提升西安交大学子的思辩思维和人文素养。

一首韵味悠长,古朴清雅的古琴曲《鸥鹭忘机》为这场比赛拉开了序幕。刘彦彦教授介绍了课程的基本情况,此次课程辩论赛既是西安交通大学首届“国运杯”辩论赛的系列活动,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刘老师介绍了这门课“学、思、辩、明”的教学改革措施,让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辩论的形式拓展眼界和知识,了解古今精神世界之异同以及从古至今的文化自信,强化学生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经典的认知和认同。

来自不同专业和学院的8名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识文必须识其人”“识文无须识其人”为辩题,展开激烈辩论。双方辩手“唇枪舌剑”,各抒己见。从创作《海燕》的高尔基,到写出《悯农》的诗人李绅,从诗经《蒹葭》到曹禺的《雷雨》,各位辩手你来我往,侃侃而谈。现场金句频出,思想交锋激烈。最终,杨益泉、朱晶晶两位同学以出色的表现成为“最佳辩手”, 崔菁、郭欣欣两位同学获得进入复赛资格,并代表《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课程参加西安交通大学首届“国运杯”辩论赛复赛。

评委和嘉宾对辩手们的表现连连称赞,并充分肯定了这种课堂植入辩论的教学改革形式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辛晓红理事长致辞

辛晓红理事长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与西安交大的故事,肯定了辩论赛的精彩与成功,并表示对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赞助的“国运杯”辩论赛项目所取得的成果非常满意。

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卫滨致辞

赵卫滨秘书长表达了对李健、辛晓红伉俪爱心捐资支持“国运杯”辩论赛活动的感谢,肯定了辩手们在辩论赛上的精彩表现,表示期待学院以辩论赛形式开展的教学改革在接下来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是首批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入选陕西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是西安交大通识核心课程改造升级计划中的建设课程,本课程由人文学院中文系刘彦彦、李红、张功长、黎荔、刘祥、李明、魏琛琳、孙启洲多位老师共同组成骨干教师团队。团队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和实践,在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小组分享讨论的教学方式,坚持以课程辩论的形式探索教学改革。作为全校通识类课程,不同学科的同学们在课堂微辩论活动中互动交流,拓展眼界和学识,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下切身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学经典中的人文智慧。这门课程不仅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致力于做有温度、有态度和有灵魂的教育。

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辩论赛是西安交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系列赛事,由西交大人文学院的《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道家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音乐、哲学与科学思维》《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钢琴艺术表演》《书法理论与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论语的智慧》等8门课程承担,将通过不同课程分别进行,经过交叉进行、层层选拔、评委严格评选之后,最终选出两支队伍进入决赛。该系列赛事通过中华网向广大网友现场直播,可通过关注中华网直播实时观看辩论赛精彩盛况。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陕ICP备06008037号

电  话 :029-82661921 传真:029-82668262

地  址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政编码: 710049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