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的三月,我们迎来了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暨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更是激励我们投身公益、奉献社会的力量源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向每一位心怀大爱的公益践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也期待与您携手,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传承】交大人的公益基因

追溯交通大学百余年办学历史,有无数热心慈善、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校友、师生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向学校捐资捐物,用实际行动奉献爱心、回馈社会,不遗余力地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这些社会捐赠对交大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校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了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故事】微光成炬的力量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
一位隐名校友曾是学校“春雨助学金”的受助者,毕业两年后,他就开始陆续向母校教育基金会的“春雨助学金”和“大学生重大疾病救助基金”两个项目多次捐赠。他说:“当年上学时母校给我资助,毕业后我要回报母校”“这两个项目是针对家庭贫困和患有重大疾病的学生,这些帮助,也许对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他们而言,却可能是生存下去的关键。”
“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
2017年,唐仲英基金会在我校捐赠设立“仲英青年学者”项目,支持学校培养知识渊博、富有爱心及责任感的杰出青年教师。获奖教师在专注科研的同时,自发成立“薪火社”教师公益社团,秉承唐仲英先生兴教助学、赤诚无私的精神,将自身教学科研实践与公益实践相结合,利用暑假、寒假等业余时间,开展了包括义诊、讲座、支教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
“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只要心怀善意、勇于担当,就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经济与金融学院刘文俊同学赴柞水支教期间,被当地孩子们对乒乓球的热爱所打动,将自己获得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悉数捐出,支持西安交通大学“饮水思源,聚‘交’助学”公益项目,资助柞水县30名中小学生系统学习乒乓球,为柞水县4所中小学捐赠包括乒乓球台、球拍、乒乓球等在内的体育用品。
善行不分大小,每一份付出都在为世界增添温度。
【行动】续写新时代雷锋日记
今天,我们期待与您共同执笔,让雷锋精神在时光长卷中流淌出新的注解:
◆成为一束微光: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您的举手之劳可能照亮别人的整个世界;
◆种下一粒种子:分享您的公益故事,让善意的涟漪在校园、在朋友圈、在每一次对话中悄然生长;
◆加入一场接力:关注需要援助的地方,发现需要关怀的身影,您就是下一个“传炬者”。

雷锋精神从不是遥远的历史注脚。我们看见利他者的基因始终在交大人的血脉中奔涌,奉献者的火光永远在时代长河里闪烁。这个春天,让我们用日常中的点滴温暖,汇聚成照亮人间的闪耀星河,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化作每个平凡日子里的清澈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