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捐赠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捐赠故事 > 正文

峥嵘岁月六十余载归来仍是赤子之心——访捐赠人陈听宽教授

发布时间:2018-07-20

延陵多才子,其名唤听宽。

沪上逢交大,长安落余年。

斗转六十载,星移心未变。

只此赤子意,报予湖畔边。

陈听宽教授,江苏常州人。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锅炉专业。1960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四年制硕士研究生学位,之后留校任教。

一声西迁令,一生交大情

江苏常州,旧谓延陵,史称“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亦是袁枚笔下文昌星汇聚之地,陈听宽教授的少年时光便是在此地度过。这之后,陈教授选择了近家的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并被分配至锅炉专业,他与交通大学相伴一生的故事由此开始。每念及此,陈教授几多感慨,“我这一辈子,都在交大了”。

陈听宽2

初到学校,面对全然陌生的专业内容,陈教授在当时的学科领头人陈学俊教授的指引下逐步了解、日益熟稔,并最终投身于此,扎根于交大。学生时代的陈教授不仅品学兼优,对于各种校园活动同样积极,先后担任过班长、团支书。1955年,为了庆祝次年交通大学建校六十周年,学校首次评选“三好学生”,陈教授便是其中之一。如今,这张三好学生奖状作为珍贵的藏品,已由陈教授捐赠给了学校档案馆,留存着往昔荣光。

回忆起西迁岁月,陈教授说还像昨天一样历历在目。那时的上海遍地繁华,可大学生们却多有西行北上、支援国家建设的志向。依照西迁最初的安排,考虑到当时的主要工厂都在上海,西安还没有成熟的大厂,动力系原本是要留在上海,但随后在动力系主要教授,如陈大燮、陈学俊等教授的一力主张、大力支持下,动力系亦迁至西安。西迁后的日子,尽管教学科研的条件较以往困难了些许,但在陈教授的记忆里,学校在改善师生生活条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就这样,在所有人的努力中,日子一点一点地好了起来。

若要给西迁下一个定义,陈教授认为,西迁是“光荣的任务”。陈教授执教的锅炉专业,从西迁至今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这让陈教授尤为光荣,亦感欣慰。

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

在同陈教授交流的过程中,除了博闻通达的学术造诣,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谦逊感恩的人生态度,从其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令我们深受触动。

陈教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数年来在热能工程、多相流与传热、节能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硕果累累,特别是在高温高压汽液两相流与传热的研究方面以及超(超)临界锅炉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的创造性成就与贡献。他曾主持完成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要项目和课题,获国家和部省级多项奖项,出版过多部著译作,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70余篇。

显著成果的背后,所要经历的艰辛与汗水不言而喻,但陈教授始终自省,把这一切成果归功于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号召、学校和实验室提供的优越平台、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们的共同努力,以及妻子的照顾和家庭的关怀,个人的全部付出则被他看得最淡、最微小。

陈教授自五十年代起步入交大求学,他的成长经历,恰是作为西迁一份子参与到创业建设历程中的光辉岁月。倏忽六十载,“西迁精神”已从历史中走出,成为代代学子乃至整个西部、国家的重要精神文化。如何在新的征程里将“西迁精神”发扬光大,让其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亦成为了陈教授如今心头的牵挂。

听闻学校建设需要相关物品,陈老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副博士研究生证和毕业证、从事多相流教学研究所获得的国家奖励证书等重要藏品全部捐给了学校,以期让历史得到记载、让西迁故事恒久流传,让“西迁精神”续写新的篇章。

人类诞生,发展,走向文明的道路上,正是因为有着一颗颗如陈教授这般坚定的质朴之心,才能长期专注于科研工作,在研究领域内辛勤耕耘,从而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

滋兰树慧育英才,桃李芬芳遍九州

师生情,是陈教授极为注重的。访谈中他曾多次提起自己的导师陈学俊教授,言语之中,字句之间,皆是对老师的感恩与孺慕之情。几十载光阴已过,尽管自己也早已为人师者,他却仍以陈老师的学生首居。回忆起老师当年为同学们授课、指导自己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诸多经历时,陈教授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在他眷恋温存的眉眼里,依稀可见那一年梧桐簇簇,夏光冬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数年来,陈教授曾先后培养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50余名,其学问之精深,为人之高洁,深受学生们爱戴。说起一众学生们,陈教授满是笑容,兴之所至,向我们展示了他和学生在一起的照片,学生写给他的文章、诗词,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时值陈老八十五岁寿诞将至,平日里散落国内外各处的学生们纷纷相约、为其祝寿,一如往年。陈老笑说,学生喜欢借他的生日一起聚一聚。

为人师者,始终心系学生发展。谈到培养学生,陈教授认为环境育人和榜样育人的作用功不可没,同时,学生与老师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陈教授在培养研究生时尤其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因而当这些学生出国深造或走向工作岗位之时,往往格外受到国内外单位的欣赏与认可,他也由衷地为学生们高兴,为他们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感到欣慰。

尾记

从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到鹤颜白发的耄耋老人,人的年岁总在增长,不变的是陈教授一颗为学为国之心。“交大好是第一位的,交大好,个人才好”,其言犹在耳,吾辈需静听。

观陈教授走过的这大半生,已然如他所愿,做好了上一代的接班人,为能动学院、为学校、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毕生心力。而今,后辈们已经接过了这神圣光荣的使命,桐花向阳之处,将带着前人的夙愿继续前行。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陕ICP备06008037号

电  话 :029-82661921 传真:029-82668262

地  址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政编码: 710049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