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捐赠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捐赠故事 > 正文

【捐赠故事】丈夫贵兼济 岂独善一身——记钟明善教授捐赠事迹

发布时间:2015-04-28

http://news.xjtu.edu.cn/_mediafile/news/2015/04/28/2dnug785s3.jpg

钟明善教授近照

 

隋唐石刻佛像、李商隐撰文并书墓志、秦汉玺印、秦腔手书剧本、清末华县皮影、民间剪纸……漫步于西安交大博物馆,一件件制作精美、保存完好的文物艺术品仿佛在述说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史。置身其间,仿佛遨游于中国历史文化浩瀚的海洋中,在历史的年轮中触摸五千年的脉动,感受着华夏文明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令人流连忘返。这些历史文物展品,大部分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西安交大人文学院教授钟明善先生捐赠。他将自己大半生收藏倾情义捐,把与自己生命相交织的文物珍宝无偿奉献给国家。

“文物是全民的”

当代著名书法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这是人们眼中熟悉的钟明善。其秀雅多姿、妙趣天成的书法艺术,深受人们喜爱。书法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钓鱼台国宾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收藏。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悉,钟明善教授更是一位情系社会、胸怀民族的传统文人,一位心怀苍生的大慈善家。

早在2006年交大建校110周年暨迁校50周年庆典之际,钟明善教授就将自己50多年来收藏的600余件文物无偿捐赠给西安交大。这些文物包括从新石器时代到唐朝的的陶艺、瓷器、瓦当、三彩、粉彩、墓志等。

2013年3月28日,钟明善教授与夫人周桂娥女士再次向西安交大捐赠文物及艺术品。

2014年3月20日,钟明善教授同夫人又一次将自己四处搜求收购的碑石等146件文物无偿捐赠给西安交大。

至此,钟明善教授累计向西安交大捐赠文物艺术品近3000件,经有关专家、学者评估,价值逾4200万元。

这些艺术品包括战国青铜器、战国秦汉玺印、汉代铜镜、汉唐雕塑、汉唐画像石拓本、以唐为主的书法碑石、清光绪年间戏剧手抄本、中国书画精品、陶砖、年画木雕版、农民画、剪纸、秦腔服饰、乐器、皮影、木偶,民国年间的秦腔刻印剧本等。另外,钟明善教授还将多年来的藏书以及绝版的秦腔剧目、音乐论著等800余册书刊捐赠给西安交大博物馆。这些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文物艺术品以及民间文化遗珍,每一件都凝聚着钟明善教授为收集而付出的心血。其善举令人感动,也为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榜样。

钟明善教授没有将这些宝贵的文物留给自己的子孙,而是捐给了西安交大。对于为什么将数量如此巨大、价值连城的文物珍宝捐献出来,钟明善教授的想法很简单。“文物是全民的,是属于整个国家的,交给学校等于交给国家。”

历史文物具有很大的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钟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研究能力毕竟是很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资料都研究透。如果交由国家保管,供全民研究,则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文物捐给西安交大博物馆后,成为艺术、书法和历史等专业学生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对学生的科研将起到极大的帮助。

上个世纪,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的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的于右任先生为保护文物不遗余力,将花20余年时间、耗资十余万两白银收集来的380多方石碑全部捐给西安碑林博物馆。如今,年逾古稀的钟明善教授,继承并发扬其精神,一边尽一己之力收集流散在各处、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文物艺术品,一边将自己辛苦收集的珍贵藏品一次次捐赠给学校。对钟明善教授而言,能收到一件文物珍品,无疑是莫大的鼓舞。为了求得一件心仪的藏品,他慷慨解囊,却在生活上节衣缩食、苛刻自律。他说:“我在文物局工作过,搞文物的人都比较熟悉,因此大家听说我在收集这些,很多人就拿着自己的藏品来了,今天收一点,明天收一点,人家要换字,我给人家写字,人家要钱就给钱,这么多年收了这么多,自己也记不清多少件了。”钟明善教授的义举,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有识之士纷纷响应,有效地拓宽了博物馆的藏品渠道。

多年来,钟明善教授一直不计成本地搜求各个时期的书法碑石,上至北朝下至清代,时间跨度近千年。这些藏品既有刻写精良的墓志、经幢,也有极其珍贵罕见的写而未刻的朱书、墨书墓志、买地券。这些文物研究价值非常高,例如墓志,如同地下档案,既可补史之缺,订史之讹,又往往是墓葬断代的可靠证据。它的内容,诸如官职、地理、战争、风俗、文字演变等素为学术界所重视。一方墓志就是一章传记,也是一篇美文,更是一件书法作品。历代墓志的收藏展示了中国书法演变的历史,是研究中国文化、历史、文学和书法的珍贵资料,更是研究、学习书法艺术的无上瑰宝。正因为墓志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价值,所以钟明善教授不断搜求、收藏。

在钟明善教授所捐墓志中,包含国家一级文物三方:李商隐书《王翊元夫妇墓志铭》、韩择木书《大唐寿光公主墓铭》、唐徐浩书《崔公墓志》。其中唐徐浩书《崔公墓志》碑石是钟教授于2015年3月用重金从民间购得新捐的,价值几十万元,是研究徐浩书法罕有的珍贵实物资料。

“我是交大人”

钟明善教授于1985年来到西安交大,至今已在交大工作三十载。三十个春秋,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感情在其中逐渐萌生、滋长。如今的钟明善以交大人自居,语言里流露出的是对交大深深的爱。

大学的使命在于传承、保护人类文化、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上世纪90年代,在赴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多个国家进行文化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中,钟明善教授发现国外发达地区的主要高校几乎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在为外国高校博物馆颇具规模的建设成就所叹服的同时,钟明善教授想,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的西安和拥有百年校史的西安交通大学,如果没有自己的博物馆,实属遗憾!因此,他积极倡议学校建设博物馆。然而当时,学校中有些人对交大建立博物馆持怀疑态度。但钟明善教授认为,要与国际接轨,要将西安交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建设博物馆。

在钟明善教授的积极倡议和各方努力下,2004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建立艺术博物馆,钟教授欣然受命首任馆长。由于缺乏运营与收藏经费,钟明善教授经常自掏腰包维系博物馆的筹建与日常运营,可谓举步维艰。然而,他没有畏缩,一方面积极汲取同行的治馆经验,一方面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历代艺术藏品与文化精品无偿捐出,作为博物馆藏品展陈运营的基础。可以说,博物馆的每一步成长,无不浸润着钟明善教授的心血。

以他捐赠的文物艺术品为主的交大博物馆赢得了诸多赞誉。2013年时任林业部副部长的赵学敏先生对交大博物馆极富特色的收藏和展览表示赞赏,他参观后为交大博物馆题词“汉民族精神家园”。前文化部李洪峰副部长参观博物馆时说,博物馆办得很有特色,陈列的文物艺术品很有特点,其展品内容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形式上创新、新颖。中国戏曲协会党组书记季国平参观秦腔博物馆后表示,秦腔博物馆的建立为地方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并题词“黄钟大吕、秦地心声”。

作为交大博物馆馆长、书法专业博士生导师,钟教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自己身边年轻学子和工作人员的成长和生活。无论婚丧嫁娶、个人伤病还是家里困难,都有钟教授亲切的问候关照,有时候面对突发的困难,钟教授则会解囊相助。

“延续交大文脉”

西安交大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是理工科学校。钟明善教授认为,以理工类高校来定位西安交大,有失偏颇。他说,西安交大人文传统非常深厚,抗日战争之前,交大就有中文系,且交大很多校领导都在文化艺术方面颇有研究。如,沈增植、张元济两位校长都是书法大家,叶恭绰校长是书画艺术家,李叔同校友在诗、词、书画、文学等多个领域造诣颇深。很多理工科教授,都有良好的艺术文化修养,如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教授就特别喜欢音乐,并在哲学、美学、思维学等领域也提出了很多重要理论。

钟明善教授说:“我来交大后有个想法,我们要延续交大文脉,把书法系搞起来。”钟明善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交大人文社科和艺术教育,为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艺术系的建立、书法专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钟教授认为,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苍白的;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传统,是残疾的、不健全的。文化艺术是人民创造的,所以就应该用之于民,服务于社会。

在研究书法艺术的同时,钟明善教授笔耕不辍,著《中国书法史》、《书法入门》、《于右任书法艺术管窥》、《谈艺录》等70余部书法理论专著。其中,钟明善教授主编的《于右任书法全集》耗时十余年,是目前为止研究于右任书法最全、资料最丰富的著作。

多年来,钟明善教授不仅收集有形的文物艺术品,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秦腔艺术、长安古乐……钟教授多年来默默扶植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工作,帮助他们将这些流传至今的艺术推广传承下去,联络出书、举办表演,在他的呼吁扶持下,更多的人开始走进秦腔剧场,走近古乐的保护传承。

作为书法大家、文化鸿儒,钟明善教授在社会上拥有众多荣誉和头衔: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会长、西安书学院院长、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西安终南印社顾问、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长。然而,钟教授却并不看重,他说:“我就是个教书的。头衔是工作需要,是组织安排的,有了头衔不等于水平就高。”“我就是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普通的读书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钟明善之心,岂非君子之操守哉!

http://news.xjtu.edu.cn/_mediafile/news/2015/04/28/2xeuz625xy.jpg

钟明善教授所书《沁园春·雪》

http://news.xjtu.edu.cn/_mediafile/news/2015/04/28/2n7dpkh5xo.jpg

钟明善教授所书“流霞溢香”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年逾七旬的钟明善教授,就像是一位虔诚的朝圣者,用一颗纯真之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执著地耕耘着。秦岭苍苍,灞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陕ICP备06008037号

电  话 :029-82661921 传真:029-82668262

地  址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政编码: 710049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