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着记录“美丽乡村”,感受扶贫硕果的时代号召,越杰扶贫栏目小组近日来到了周至县竹峪镇东寨村进行了一天的调查。
同学们通过采访、问卷等形式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参观了在国家的扶持下搭起的温室大棚、长势喜人的樱桃树等,了解到东寨村脱贫的经历,同学们纷纷表示感触良多。

以下是同学们发表的感想:
林若冰:
东寨村,位于关中平原的沃土之上,毗邻太白山森林公园,背靠秦岭,在村书记的口中,是一块“风水宝地”。这块风水宝地,不仅有着宜人的景色,更是创造出过全村脱贫致富的奇迹。通过对村支书的访问,我们了解到了东寨村脱贫的全部过程:在政府部门的资助下,村中的部分村民带头开始从事樱桃种植业,并创造了不错的收益,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投身于此,最终使全村村民的收入水平大大提高。
据说,在今年的十月,小村的最后十户贫困户成功脱贫,达成了全面脱贫的目标。“村容村貌与富裕程度息息相关。”说这些时,书记正在带领我们参观村内的文化墙,文化墙上的宣传图生动有趣,体现了小村文明的进步。“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东寨村向我们展示了脱贫的典范。

范思危:
当我拿起相机开始行程时,我想找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清晨的西交校园,启程的大巴合影,高速旁关中平原的秋景,东寨村的文化墙,村委会里的成果展现墙,大棚里生长的樱桃树;同学们采访时的录像,嬉闹时的偷拍,路上交流时的背影。匆匆的,期待的,惬意的,认真的,享受的......当我拿起相机摄影时,我所做的是可能仅是一份材料的记录。而当我放下相机回看这些材料时,便会发现这其中所蕴含的态度与感动,那些瞬间记录中的人情将温暖我们的每一次回忆。

曾云海:
今天有幸采访了村支书爷爷和村干部叔叔吖ヽ(○^㉨^)ノ♪,村支书爷爷虽然抱病却仍然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东寨村的扶贫成果,沧桑的声音里却饱含着脱贫的自豪,播放出一段短短的视频,生动地传达出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生活变化(≧∇≦)/。村干部叔叔更是耐心极好吖,丝毫不介意本人的塑料普通话(´;︵;`),认真地倾听了我们的问题,将东寨村如何从一个偏僻贫困村发展成如今的樱桃种植地(✪▽✪),如何让村民从为温饱发愁到而今的笑容满面娓娓道来,最后动情地道出党与人民的鱼水情,没有党的帮助,就没有如今的红火日(ღ♡‿♡ღ)!我相信在这群可爱的人们的努力下,东寨村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樱桃会越销越远(ง •̀_•́)ง,也祝愿尚未脱贫的人们能找到自己的致富道路,脸上能有更多灿烂的微笑!(。・ω・。)ノ♡

张瑞阳:
俗话说得好:“自古大神出民间”,在对东寨村村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也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村间卷王。
大鹏一日凭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国家重点关照,政府提供资金技术的双重支持,东寨村砥砺数年,一朝发声,村内人均收入已可以与县城持平甚至略胜一筹。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自然已盆满钵满,曾经的贫困者现在早已步入小康,在国家的扶持下早早的搭起了温室大棚,樱桃的收益也使家庭更加和谐美满;先富带动后富,后来不说居上,但也紧随着先行者的步伐,借政府的助推,扶摇直上,早早的脱离了贫困的小泥潭;也有一直不曾贫困的家庭,开一家小面馆,种几亩猕胡桃,小生活依旧滋润。

赵一赫:
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呐!从六点的清晨踏上阳光的旅程,从乡间的漫步感受心灵的休憩!整个旅途中同学们欢歌笑语,朝气蓬勃,展现当代青年的激扬热情。
嗅泥土芬芳,赏脱贫硕果!从村间的精致楼房,到崭新的樱桃大棚,我们感受到了脱贫致富的无穷魅力;从和谐的村民关系,到温馨的社区建设,我们返璞归真,深入乡村,深切感受到了“美丽乡村”与脱贫攻坚取得的累累硕果;从充满活力的乡村小学,到设施齐全的村委办公室,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
谁种樱桃馋小嘴,初闻麦浪卷新潮。帽摘穷乡亲国梦,头昂故里吻天仙。脱贫攻坚消除贫困志在必得!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要勇承时代使命,用行动开创未来!用奋斗书写在这万紫千红神舟大地!

文章来源:西安交通大学越杰计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