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项目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者 > 公益之星风采展1 > 项目风采 > 正文

雷锋月|【公益之星访谈】 “让爱与希望在高原绽放”——马雅平

发布时间:2020-03-25

西安交大志愿者基地 4 days ago

今天的《公益之星访谈》我们采访了本次公益之星个人奖获得者之一的马雅平学长,初次见面,学长随和的态度让原本有些紧张小志很快放松了下来,但谈及在藏区支教的日子,学长的眼神中闪着坚定的光,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播撒在了那片雪域高原上。那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和藏区孩子的故事吧。

Q1:是什么令你萌生了参加志愿活动的想法?

A:宗濂书院有帮助弱势群体的活动,所以在大一的时候我就去过好几次养老院,然后到了大二大三,还去给流浪汉分发包子。每周五下午啊,我们去了之后,一群流浪汉准时准点的过来,就被那个场景震撼到了。

然后这次去西藏呢,其实是被一个学姐的事迹感动。学姐叫白玛央金,她是一个藏族女学生,发起了西行雪莲这个项目,我可以简单给大家讲讲西行雪莲的故事。最早是八年之前,11年的时候,白玛央金最开始是给孩子们无偿补课,前四年一直是一个人在做,后来和她妹妹一起,带着大学生们一起做。在去年的时候,白玛央金也获得了中国2017年度全国自强之星,她这个事迹很让我动容,包括给孩子们买东西,无偿教课。做一年容易,但是年年坚持很难,我觉得这个是让我最动容的一点。所以今年我就觉得,我已经准备充分了,可以跟他们一起了。

Q2:你们在普及普通话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能不能谈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A:其实你们可能想象不到对于那里,普通话意味着什么?那里的孩子们大多数生长在一个藏族的环境,说的是藏语。如果他们的汉语普通话成绩不理想的话,可能就一辈子只能在西藏这个地区待着。普通话实际上充当了一个桥梁的作用,从西藏高原到内陆的一个桥梁。有了这个桥梁之后,高原上的孩子才可以有机会到外地来打工,才有可能脱贫。对于那些那里的孩子来说,我们更强调的是基础教育在于普通话推广中的作用。

其实现在初中及以下孩子普通话热情很高,而且我很欣慰的是国家这些年来对他们的培养还是很有成效,他们跟我们基本的一些沟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包括我们看课堂上去讲双语教学,让他们背古诗,以及我们让他们做演讲。通过这些方式,让他们去锻炼和提高普通话水平。

诗歌朗诵教唱汉文歌曲

Q3:在支教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A:要说印象最深刻,还是在我们第一天刚到那里的时候。我们去了之后,孩子们在黑板上写的是“快乐的学校开始了,老师们又来了,老师们带来了快乐与知识,我们很开心。”这大概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在黑板上写的。我们当时刚进去之后,孩子们很害羞,上去赶紧立马擦,我们赶紧抓拍了一张很珍贵的一张照片。

还有就说是在这个过程中跟当地的孩子们也好,家长也好,培养出了真正的感情。有一个就是“感恩课堂”的活动。我们围一圈,和孩子们讲我们中华传统孝文化的。家长给我们了反馈,说是结束之后,孩子们回去给家长洗脚,我们就特别欣慰。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们想让孩子们知道国家对他们的帮助以及面对的这样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去感恩回馈国家?我跟他们讲国家的好政策,鼓励他们如果要想真正地报效国家,你就需要锻炼本领,好好学习,走出大山。

Q4:在藏区的时候,遇到过哪些困难与无奈?

A:最严重的困难就是高反了,对于有40个从未去过高原的大学生的团队来说,那么高海拔的地方,只要有一个人出现高原反应,那就意味着我们整场活动以失败告终,所以说我们在出发之前给大家都是吃了至少一个月的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增加血红蛋白。然后走之前准备好头孢等抗高反的各种药,每天给大家早晚量体温,每个队伍配置体温表。我们把医学生也是分开安排在四支队伍里,每个医学生都必须要每天坚持记录大家的身体状况、生命体量,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在那里,从拉萨到当地村子得走大半天的时间,在村子里,你就不要想有什么医疗卫生条件了。那里地广人稀,山高路远,你要说是突然有个肺水肿,谁能拉到医院?预防措施一个是我们提前的药物上的准备,一个是医学生上的分配,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出发之前给大家进行医学的急救知识培训。

要说无奈的话。我们去了之后,由于器械严重缺乏,只能为他们查体而不能治疗,并且只能查一些很简单的疾病。利用专业优势,我还检查了他们的口腔疾病,我当时第一批检查了30多个孩子,都是五岁到初三这个阶段,好多人龋齿都已经烂到根了,刚换出来长出来的新牙也已经坏到根了,已经是必须要拔掉的状态。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感觉很无力,这是我觉得最痛苦的事情,当时去了之后有个孩子叫扎西,我给他做检查,但是检查完了却不能做治疗。课间扎西到办公室里面找到我,拉着我的衣角说老师我牙疼,但是我们真的是没有任何办法。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告诉他说,孩子你到那边你去舀一碗水含到嘴里就不疼了。我只能告诉他这样,我知道这个实际上没有什么用,但是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

THE END

这次的采访,有感动,有悲伤,有欣慰,亦有无奈和辛酸。脱贫任务迫在眉睫,可脱贫之路却漫长而曲折,正需要更多像马雅平这样的志愿者们甘于前往那最需要帮助的地区,为藏区的村民和孩子们献出属于我们的一份力量。这力量虽小,作用却大,在一个个藏区孩子们的心中洒满了希望的种子,走出藏区读书,或许,真的,可以成为现实。

也许有人会问,真的可能走出藏区读大学吗?你看,那志愿者哥哥姐姐之中不就有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出藏区读大学的榜样吗。你瞧,那国家政策不正变得越来越友好,未来一定会有更多藏区的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藏区,看到更大的世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也许,只是需要我们一点小小的鼓励,藏区孩子们就能够拥有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的勇气与希望。也许,只是需要我们一些最基础的医学知识,藏区的村民就能大幅降低患病的风险。也许,只是需要我们一节生动的课堂,藏区的孩子们就能重燃对于学习的兴趣。也许……

相信在国家的大力帮扶下,在许许多多像马雅平一样的志愿者,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这些可爱善良质朴的孩子们一定也会拥有美好的明天,也会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陕ICP备06008037号

电  话 :029-82661921 传真:029-82668262

地  址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政编码: 710049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