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志愿者风采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者 > 志愿者风采展示 > 正文

寻访医疗正能量 迎接中国医师节

西安交大公益实践团队走进陕豫甘川等省20余家医院

发布时间:2018-08-20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讲述的便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医生。自古以来,医生都是一个备受尊重的职业。医学源于人性的善良,医生的初心是为病人谋健康、为家庭谋幸福。五千年来,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名医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悬壶济世、妙手回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年8月19日是第一个中国医师节,2018年7月中下旬,西安交通大学“寻访医疗正能量 迎接中国医师节”扁鹊论医公益实践团队走进陕西、河南、甘肃、四川等地20余家医院,寻访医疗正能量,迎接中国医师节。

扁鹊论医公益实践启动仪式 摄影 王五寅

在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队员们采访了曾自编《心电图诊断歌》的网红医生范博渊。今年34岁的范博渊除了给患者看病,也给临床专业的大学生讲“心电图诊断学”的课程,他是心内科博士,知道“心电图诊断学”理论特别抽象,学生们往往很难记住心电图诊断的十七个知识点。应该怎么教学生呢?

范博渊有着很好的音乐基础,他从小生活在新疆,能歌善舞,6岁开始弹钢琴,直到他上初三,因为课业负担重才不得不放弃弹琴。他为“心电图诊断学”十七个知识点编词谱曲,编写成十七段歌,起名叫《心电图诊断歌》。范博渊弹吉他讲课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获得了大量的点赞。

队员与网红医师范博渊合影 摄影 谢家璇

心内科的医生每天都要接受射线的“洗礼”。央视曾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心内科拍过一期节目,名叫《铅衣人》。因为心内科医生需要常年穿着“铅衣”暴露在高辐射环境下为患者做心血管介入手术,即使有“铅衣”防护,射线依旧可以透过“铅衣”照射人体,更不要说还有“铅衣”防护不到的地方。患者接受检查或手术,一生只有几次,而医生们却每天都在接受放射线的“洗礼”。

范博渊的导师,心血管病院院长郑强荪教授,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简陋的防护设施下为病人实施介入手术。如今55岁的郑院长每年体检血细胞都低于正常水平,尤其是白细胞的数量,胳膊和两条小腿上全是因射线引起的皮疹。

“我们选择的这份职业就是‘走心’的职业,就是奉献的职业,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尽管就医环境对身体有害,他们依然奋斗在医疗一线,为病人祛除痛苦。

在西安交大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一个装着五颜六色手工折纸星星的透明玻璃瓶引起了队员们的好奇,这个特殊的小瓶子让主任医师李锦峰终身难忘。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科研、教学31年,李锦峰始终忘不了那个十几岁的小患者。“那个孩子患有脑瘫。”他陷入了回忆,“面部骨折后,影响咀嚼,影响发音,孩子非常痛苦。跑了很多家医院,因为脑瘫都被拒收了。”后来,在双方充分信任的条件下,李锦峰成功为小男孩做了手术。

李锦峰和小男孩送他的小礼物 摄影 谢家璇

手术很成功,小男孩恢复得很好。几个月后,李锦峰收到了这名小患者的礼物。“脑瘫的孩子会手抖,这样的星星一天也就只能折几个。他虽然不太能讲话,没法表达,但他心里清楚。”望着装满彩色星星的玻璃瓶,李锦峰激动地说。和纸星星一起装在盒子里的还有一张淡黄色的信笺,上面几个歪歪斜斜的大字,是小男孩对救命恩人最真挚的祝福。

脑瘫患者用颤抖的手写下对救命恩人的祝福与感谢 摄影 谢家璇

在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入职刚一年的曹瑜梦与队员们讲述了她的从医故事。去年刚入职不久,曹瑜梦遇到一个终末期肿瘤患者,他的身体状况非常差。考虑到患者特殊的病情,曹瑜梦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给该患者抽心包积液、抽胸水、做检查,一直坚持到患者的病情改善。由于患者病情特殊,曹瑜梦坚持悉心照料,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终于康复出院。出院那天,患者感激地与曹瑜梦道别,并热情地邀请她到家做客,详细地解释怎么走,在哪个高速路下车,第几个房子等等。“当时我非常感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获得了患者的认可,真的感到很欣慰。”曹瑜梦激动地说,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喜悦。

队员采访青年医师曹瑜梦 摄影 艾尼瓦尔

在成都华西医院,曾在汶川大地震中当过志愿者的郝子龙医生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地震发生不久,在周围还是一片混乱的时候,华西医院各科室已经有序开展协调和抢救工作,他们一边安抚住院病人的情绪,一边抢救新来的地震伤员。那一年,郝子龙是华西医学院的一名学生,他和许多大学生一样,响应祖国“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号召,在长达十余天的志愿生活中,每天睡眠不到4小时。

“我也是第一次遇到地震,也非常紧张和害怕。”面对恐慌时,郝子龙从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前辈医师身上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医院当时有很多志愿者,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都很积极地报名,大家也不会计较什么,这也是我留在华西医院工作的一个动力。”

在汉中市中心医院,10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给时任急救科主任的蒲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急诊科是众所周知的“重灾区”,医生们都很忙碌,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可是也是在这里,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蒲燕1995年毕业后便投身于急诊科工作,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所在的学校要求父母接孩子回家。由于蒲燕和丈夫都是医生,没有时间接孩子,只能委托年迈的奶奶去学校。等奶奶到达学校时,所有孩子都已经被接走了,自家的孩子却不见踪影。

队员采访蒲燕医生 摄影 李益行

找不到孩子,蒲燕内心很着急,可是身为一名医生,她不能为了自己舍弃病人的生命,她依旧坚持在一线为病人做手术。“妈妈”,一个熟悉的声音消除了所有的不安与焦虑。她看见自己的孩子,冲上去就扇了两耳光,大声吼道:“你跑什么跑,你奶奶去学校找你了,你不在!”孩子哇地一声就哭了,“别的孩子都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就你们都不管我,我自己一个人从学校偷偷溜出来的!”是的,医生很忙,舍小家顾大家。“我们亏欠孩子太多太多了”,一个从医20多年的医生眼角里含着泪水。

医师,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名字,为了人民健康,他们选择了救死扶伤,从此,无论春夏秋冬,白昼黑夜,他们心中只有生命。面对虔诚求医的老老少少,他们勇敢承担起生命保护神的天职,无私奉献,他们从死神手里挽回无数生命,他们用爱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诗篇,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生命因为有了他们而不断创造奇迹,向生命的守护神致敬!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陕ICP备06008037号

电  话 :029-82661921 传真:029-82668262

地  址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政编码: 710049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