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科教兴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弘扬“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西迁精神,7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资助第六届公益之星获奖项目团队——儿童村项目“西行青海,筑梦巴燕”实践团队,前往青海巴燕开展支教活动,次日下午共青团湟源县委联合当地学校、机构举办活动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巴燕中心学校校长王新财对西安交通大学支教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对学校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巴燕中心学校少先队员们为此次七彩假期趣味营会夏令营的全体辅导员佩戴红领巾。


共青团湟源县委员会书记李晓瑞表达了对教育局、学校和志愿者的感谢,同时对志愿者提出期望,希望志愿者严以律己,做好表率,不负重托,不负使命。西宁市城中区360关怀服务中心理事王生栋表达了对此次合作的期待,希望此次支教经历能够成为同学们人生中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西行青海,筑梦巴燕”实践团队队长周畅在启动仪式上致辞,他说到:“团队致力于点燃孩子们求知、进步和勇气的火焰。通过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课程,以有趣的方式传授知识,激发孩子们对学习和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同时,希望与校方老师分享教学经验,共同学习进步,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随后,队长周畅带领全体队员进行宣誓:“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铸教师高尚品德,不忘初心,育人育魂,为孩子们播撒知识种子,让支教取得圆满成功!”勃勃有力的宣誓词表达了志愿者们服务巴燕教育、践行西迁精神的决心。
在开班仪式的最后,巴燕中心学校校长王新财、共青团湟源县委员会书记李晓瑞、西宁市城中区360关怀服务中心理事王生栋为队员们颁发辅导员聘书,将这份由聘书所寄托的教育重任正式交到了实践团队的手上。

支教团队以“奉献自我,传播知识,知法懂法,学法用法”为宗旨,通过“五育并举”帮助巴燕中心学校的孩子们全面发展。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们完成暑期作业的同时,开设法律知识普及、禁毒教育、党史宣传等讲座,为七年级开设性教育讲座,开展美术、书法、摄影等美育课程,以及拓展视野的物理、地质、生命科学等多元课程,帮助当地困难家庭的青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快乐且收获满满的七彩假期。


在美术课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作画,天马行空地绘制出心中所想。青山下长大的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法被条条框框束缚,他们色彩绚烂、大胆新颖的画,有着一种自然、打动人心、毫不矫饰的真诚。

此外,何雨丰同学专门开设书法课程,一点点讲述,一笔笔勾勒,从文字起源到书法实践,让孩子们了解何为书法,为他们奔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明方向。

在电影课上,孩子们一起观看《环太平洋》,机甲猎人们的威猛身姿,引起了孩子们对于科技发展的浓厚兴趣。支教老师从机甲战士胸口的反应堆入手,向孩子们科普了核聚变、核裂变的相关知识,以科幻为引子,充分展示了物理知识在人类科学发展的重要地位,激发孩子们对于物理这门学科的向往。

青山下的孩子们漫山遍野地跑,拥有着土地所给予的使不完的力气。在活动课上,志愿者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在没有手机和电脑的环境里,游戏只凭自己创造,奖励是累到满头大汗瘫软在地却仍不止的笑。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起打球,在体育馆撒欢地大喊大闹,不亦乐乎,一起创造着这个夏天最难忘的回忆。


支教志愿者们说:“我们看到了青山的生命力,看到了孩子们的生命力。短短的支教经历,我们没法改变孩子们的现状,但我们会让孩子们记住这个夏天,留下些难以忘记的痕迹,告诉他们知识的力量,告诉他们希望无限,然后,跟着这座大山的节奏,春去秋来,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