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
电气学院发电校友创新港发展基金
二、项目实施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三、项目简介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是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是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落实“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
1956交通大学西迁时,输配电和发电两个教研室的师资及实验设备几乎整体迁至西安。在我校倡导并经教育部批准后,本学科于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更名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这个名称沿用至今,成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同名二级学科。1982年本学科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博士授予单位。1999年,根据学校组织机构改革方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教研室更名为电力工程系。2001年,电力工程系在原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的基础上,增设电力经济与技术管理二级学科。2001年,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入选全国重点二级学科。2011年,电力工程系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自主设立新能源电力系统及其智能化二级学科。201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作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主要支撑学科,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整体被评为A+。
近年来在国家211工程、教育部“振兴教育行动计划”、985工程的资助下,本学科取得了重大发展。目前本学科拥有国内一流的科研条件,具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电力市场模拟仿真实验室、分频输电实验室、新型继电保护实验室、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RTDS)实验室及新能源物理仿真试验室等设施完善的实验平台。2015年,以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基地为骨干,获批并成立了陕西省智能电网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在电力系统分析与规划、电力市场、电力系统安全控制、新型继电保护及综合自动化、谐波分析及新能源电力系统等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在国家重要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西安交通大学“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西迁精神的指引下,遵循学校“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电力系统及弹性研究所全力投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建设。为加快推进创新港电力系统及其弹性研究所的文化建设、内涵建设。推进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国际化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2020 年西安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校友捐资四十余万元支持电力工程系在创新港的建设和发展。
四、开展时间及流程
2020年5月至12月期间,电力系统及弹性研究所对创新港的工作区域进行了二次装修建设,首先成立装修工作小组,小组内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在实施之前,建设工作小组和相关各方都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和现场实地调研。通过收集研究院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各教职工对创新港工作建设的意见,结合创新港校区现有的室内环境,反复推敲对比确定建设方案,并经多次比对和检验后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前和实施工程中与校内各部门积极协调,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和约定的工期技术施工,并为装修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需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保证工艺和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穿插作业,推进工作进度,确保高效准时完成任务。同时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成品保护工作,做到轻装轻卸,督促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做到活完场清,不得遗留垃圾、不得污染已完成的项目,装修完成之后随时跟进养护进度,保证场地清洁,尽量避免和消除对教职员工和周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