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交大,有这样一位老教授: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默默地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内涵;他慷慨解囊、奉献爱心,为寒门学子铺就了一条条求学之路;他矢志不渝地践行“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全部智慧和力量。
他,就是97岁高龄的西安交大西迁老同志、西安交大原纪委副书记王世绍老师。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来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手捧鲜花,踏上了看望交大西迁老教授王世绍和仇启真夫妇的路途。

情系学子 奉献一生
王世绍老师是西安交通大学离休教授,1927年3月生,1947年1月参加革命,1948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5月离休。“学校和学生们尊重我,称我老教授,我觉得叫西迁老同志更合适。”出生在上海的王世绍老师,随校西迁来西安扎根已经60多年了。离休后,原本应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他却和老伴儿仇启真一起住进了西安市鄠邑区的养老院,除了在食堂吃饭和采购必需的生活用品外,依旧勤俭节约,将退休工资悉数存下来支持教育。

20世纪90年代初,王世绍老师开始通过希望工程等渠道向特困学生提供资助,还与十几位贫困学生结成对子,资助他们完成学业;2011年初,他与西安交通大学勤工助学办公室联系,拿出2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014年,王世绍老师向学校捐赠设立“王世绍助学金”;2017年,夫妇二人又捐赠设立“王世绍、仇启真伉俪奖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王老师说:“我们‘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只有捐赠教育,让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才是长远之计,才能带给国家富强的希望。”
共同约定 捐献遗体
在生活中,他们是彼此深爱的伴侣;在思想上,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的追随者。多年来,他们热心公益助学,无私奉献,展现了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品质。“我们夫妻二人早已商量好:作为参与交大建设与发展的老交大人,我这一辈子都是交大给的,我要把交大给予我的传递给交大学子。等我们相继去世之后,把遗体也要捐献给我们热爱的交大,为学校的医学教育贡献自己最后的力量,同时也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现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主任徐自力、陕西省红十字眼库主任银勇分别介绍了遗体捐献和角膜捐献的相关知识与意义,夫妇二人郑重地填写了《公民遗体(角膜)捐献申请表》。

爱心同行 点亮生命之光
2019年12月,王世绍老师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2020年8月,被评为陕西省第六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21年5月,入选陕西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2021年7月,入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名单;2021年11月,入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名单;2022年8月,被评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王世绍和仇启真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与奉献。他们不仅是彼此的依靠,更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矢志不渝践行西迁精神,默默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用一颗善良质朴的心,用几十年的执着和奉献,铺就了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他们秉持着大爱无私的精神,选择以捐献遗体的方式留爱在人间,用爱点亮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