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9月5日是我国第八个“中华慈善日”,今年“中华慈善日”的主题是“携手参与慈善,共创美好生活”。公益慈善事业是一项增进民生福祉、惠及广大群众的事业,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社会风尚的引领具有重要意义。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在促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追溯交通大学百余年办学历史,离不开社会各界贤达与爱校人士的无私奉献。交大的从无到有,从孱弱到壮大,伴随着许多人的持久奉献,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友人纷纷为学校捐钱捐物,成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一、交大创始,积厚流光
我校的创办人盛宣怀既是著名政治家、企业家,又是慈善家。他于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并于1907年被清政府任命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他热心公益,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的慈善方法赈济灾民,用其部分遗产建立的“愚斋义庄”已有了中国现代基金会的雏形。

西安交大主楼东侧盛宣怀雕像
今天的交大前身乃是南洋公学,南洋公学是盛宣怀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官督商捐大学,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和捐资办学的先河。1917年校庆期间,盛宣怀家族捐款5000元兴建图书馆;1923年,盛宣怀遗孀庄德华借交大空地出资建造一幢小楼,后作为交大成教学院办公室。孙中山赞誉盛宣怀“热心公益而在经济界又极有信用”。此后,国内外一大批著名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爱国实业家等纷纷捐资捐物,支持交大培育英才,发展教育。

南洋公学校门
二、饮水思源,情系母校
“饮水思源碑”是交通大学的地标性景观,它来源于交大1930级校友捐建的一座以校徽为中心的喷水池,116名校友念及母校培育之恩,捐建喷水池赠送母校留念,以表饮水思源之意,诠释出广大校友助力母校发展的拳拳之心。“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它不仅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文化的象征,其承载着的饮水思源精神已然成为交大之传统、交大之风尚、交大之精神。

西安交大校园内的饮水思源碑
1916年校庆,经唐文治、蔡元培先生创导,学校获捐赠大洋6万兴建图书馆,是为今日钱学森图书馆之前身;
1926年,学校举办工业展览会,有25厂家赠予147件电机、大小机械等展品,获扩充实验装置及设备;
1943年,成都校友会发起为重庆九龙坡本部筹资“母校献金运动”,各地校友慷慨解囊,捐资68万元,图书、仪器、机件、材料等实物捐助不胜枚举;
1946年50周年校庆,茅以升、王之卓、赵祖康等校友发起筹款运动,募集捐款1亿余元,兴建新礼堂;
1987年,唐照千先生胞兄唐翔千先生捐资设立“唐照千奖学金”;

1988年唐照千奖学金颁奖大会
1990年,钟兆琳教授在1990年3月病重时,捐赠2万元设立钟兆琳奖学金;

首届钟兆琳奖学金颁发典礼
1996年建校100周年校庆,各地校友发起“情系交大-为母校捐资赠物”活动,八方校友热烈响应,捐资3200多万元人民币;
1987年和1997年,邵逸夫两次捐助西安交大修建“逸夫科学馆”和“逸夫工程馆”;2005年,西安交大通过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申请到了邵逸夫基金的教育捐款,专项资助西安交大“逸夫外文楼”项目400万元港币;

西安交大逸夫科学馆

西安交大逸夫工程馆

西安交大逸夫外文楼
2006年110周年校庆,广大校友与社会贤达以“饮水思源、捐资爱校”之举,再捐资5200多万元人民币;
2007年,田家炳先生向学校捐资建设田家炳艺术楼;

2007年田家炳先生(右三)出席西安交大田家炳艺术楼揭牌仪式
2016年,在我校双甲子校庆之际,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校友贤达回报母校,捐资近1.5亿元人民币;马知恩教授捐赠设立“知恩奖教金”,奖励对基础课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做出重大贡献的在职教师;
2018年,我校知名校友蒲忠杰、张月娥伉俪宏发善举捐巨资1亿元人民币,首创“校友+”公益教育实践模式,创办“越杰班”,通过“越杰计划”培养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并存的卓越人才;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蒲忠杰、张月娥校友伉俪捐赠暨“越杰计划”启动仪式
2021年,在125周年校庆来临之际,马剑秋、冷桢桢校友伉俪捐赠近亿元的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30万股,该笔捐赠为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接收的首笔股票捐赠;

2021年马剑秋、冷桢桢校友伉俪捐赠签约仪式
西安交通大学原纪委副书记、离休干部王世绍老师“95岁‘爱心教授’30年捐资百万,助力莘莘学子圆梦”的故事,感动了交大人,也感动着全社会;

王世绍老师先后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陕西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90多岁的交大西迁老教授朱继梅,将自己多年积蓄的130万元悉数捐给学校,设立“朱继梅教育发展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朱继梅老师手写信
三、基金会成立,本固枝荣
社会捐赠对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校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了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为推动西安交通大学发展,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西安交通大学发起设立社会公益组织——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为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支持。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是2006年4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民政厅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陕西省首批认定为慈善组织并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5A级社会组织。基金会以“饮水思源、惠教泽学”为理念,旨在传承慈善文化,汇聚世界公益力量,搭建学校与社会共荣互惠的桥梁,支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助力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基金会多年中基透明指数获满分
截至目前,我校累计接收师生、校友、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捐赠资金已逾11亿元,全方位支持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基础设施等各领域的发展,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师生、校友、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基金会设立各类建设发展基金等项目1000余项,奖励30000余名在校优秀学生、1000余名优秀教师;修缮新建了西迁博物馆、仲英楼、仲英庭院等一批基础设施;支持学生帮助中国贫困山区义务搭建人行便桥、“国运-交大”青年领导力项目等社会实践,其中帮助中国贫困山区义务搭建人行便桥公益项目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金奖。
交大校史上有不计其数将“饮水思源”刻进人生哲学的友人。今日的交大源于那些默默奉献的昨天,而无论震撼或平凡,都值得我们铭记。时光荏苒,往事成迹,但“饮水思源”的情怀,将一代代传承、延续,永载交大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