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新闻中心

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速递 > 正文

央视聚焦!交大团队助力国宝复原!

发布时间:2022-09-07

唐仲英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支持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参与国宝逆向造型复原!9月5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造型还原与展示研究》为主题的专题节目《国宝复原记》。

该项目是西安交大人文学院艺术系三维造型艺术现代数字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与龙门石窟研究院、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共同合作的项目。

交大参与!成功复原国宝实体造型

《文昭皇后礼佛图》(又称《皇后礼佛图》)和《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又称《皇帝礼佛图》)共同组成《帝后礼佛图》,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两幅浮雕作品。

20世纪30年代,龙门石窟遭到大规模盗凿破坏,这两幅浮雕被不法之徒凿成碎块,拿到地下文物市场售卖。两件浮雕的几千个碎块最后流转海外,后被美国两家艺术博物馆购得,拼接之后展出。

2022年,西安交大造型艺术中心与龙门石窟研究院、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四方合作,共同启动了《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虚拟复原及展示项目》。

复原团队充分运用数字扫描、数控加工等技术,成功对《文昭皇后礼佛图》进行了逆向造型复原。

全力以赴!交大团队潜心研究造型复原

以交大贾濯非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是该项目的技术执行团队。

在这个项目中从现存海外数据的定位调查到数据采集,再到造型还原技术路径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研究小组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这件虽已存世一千五百年却又“碎身散落他乡”的人类文明之瑰宝得以再现往昔神彩气韵,潜心研究艰苦求索。

交大研究团队在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纳尔逊博物馆开展信息采集工作。

目前,“皇后礼佛图”浮雕收藏展出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皇帝礼佛图”收藏展出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据悉,随着“皇后礼佛图造型还原研究”相关成果的逐步成型,项目成果也得到了大都会博物馆的认可,大都会博物馆表示将以联合研究的方式参与到《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造型还原与展示研究》项目中来,相关的合作事宜贾濯非教授团队正在积极的与各方保持沟通。

贾濯非教授说:“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实现对《皇帝礼佛图》的造型复原研究,我们也将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与各方的合作,进而推动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整体造型复原。”

奋战一线!交大团队致力数字化文物还原

在海外流散文物回归困难重重的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与此相关的文化艺术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贾濯非教授领衔的三维造型艺术现代数字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就组建了这样一支队伍,当下这支队伍正全力以赴地奋战在流散海外数字化文物保护与传播的第一线,为零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华瑰宝得以以全新的姿态再现“原境”而不懈努力

交大的这支团队目前还有多项在研的国际合作项目,如“北京智化寺海外藏藻井的数字化原境还原研究”“昭陵六骏造型复原及原境再现研究”“广胜寺壁画数字重构研究”项目等。其中北京智化寺藻井的数字化原境还原项目已接近尾声,该项目历经四年时间,期间组织实施了两次长时间的海外数据采集,最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解决了北京智化寺藻井与建筑大木作长期分处中美两国的研究窘境,完成了北京智化寺万佛阁、智化殿藻井的数字化原位复原,首次实现了我国流散海外大型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原境还原研究

北京智化寺海外藏藻井的数字化原境还原成果与数据采集场景。

研究中心欧阳振宇老师说:“随着我们研究模式与成果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开始认同我们从人类文化遗产的大角度出发,推动国际间的联合学术研究与成果共享的学术理念。”欧阳振宇还说:“尤其令人兴奋的是,通过长时间的沟通与合作,我们终于实现了‘昭陵六骏造型复原及原境再现研究’项目的重大突破,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馆藏‘飒露紫’和‘拳毛騧’二石的数字化研究权限。相信很快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便能实现昭陵六骏的数字化‘魂聚’。”

昭陵六骏原址昭陵北司马门建筑环境复原。

研究人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现场调研。

“本项目自确立以来,已经到了第六个执行年度,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每次遇到的问题都是前所未见的,几乎都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执行经验,一关一关的走过来离不开学校、海外的合作伙伴以及唐仲英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得到了唐仲英基金会100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支持并从2021年开始,西安交大团队联合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正式启动了‘流散海外中国艺术数字工程’项目,确立了建立国际上首个流散海外中国艺术数据库的全新目标。”贾濯非教授说:“这个数据库将长期致力于海外流散中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传播以及原境还原研究,相信将在未来的新文科、艺术史和文化研究的学术领域、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教育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交大造型艺术中心陈强老师介绍说:“‘流散海外中国艺术数据库’的搭建工作已基本结束,很快我们便能通过西安交通大学的官方网站访问该数据库,跟进他们的研究进展,赏析现有的精美流散海外文物数据。”

以上图片来源于流散海外中国艺术数字工程官方网站及相关文物材料。

文物是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物质性体现。然而,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境内曾经有大量珍贵文化物质遗产遭到了破坏、盗卖而流散海外,这既是文物事业本身的重大损失,也是民族之痛憾。2016年,在唐仲英基金会的资助下,贾濯非教授团队开展了中国濒危泥塑彩绘艺术遗产保护现代技术集成应用研究项目,致力于借助3D扫描、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实现流散海外精品雕塑文物三维数据的“魂归故里”。自2016年至今,该项目已持续开展六年,项目团队全力以赴地奋战在流散海外文物数字化保护与数据库建设的第一线,为早日重现这些散落世界各地的中华瑰宝的完整面貌而不懈努力。

唐仲英基金会除捐资支持我校贾濯非教授团队开展中国濒危泥塑彩绘艺术遗产保护项目外,自2003年起至今,唐仲英基金会还捐资支持学校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累计捐赠资金超5000万元,有力支持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开展。“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是唐仲英先生所创立的唐仲英基金会的宗旨,基金会成立二十余年来,持续不断地在中国教育、医疗卫生、农村等领域实施各类资助项目,推动着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精神薪火相传。我们相信,公益之光将在这薪火相传中永久点亮、生生不息。

►►

节目观看地址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中央电视台 《 国宝复原记 》,看国宝如何重现往昔之神韵。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陕ICP备06008037号

电  话 :029-82661921 传真:029-82668262

地  址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政编码: 710049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