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速递 > 正文

【公益圈】西安交通大学以科技助力平利县脱贫攻坚纪实

发布时间:2018-05-13

写在秦巴山区深处的“论文”

——西安交通大学以科技助力平利县脱贫攻坚纪实

“绞股蓝冻干技术相比传统的热烘干技术,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4月初,在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富盛绞股蓝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子里,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涤尘教授一边比画着,一边耐心解答着村民们的各种问题。“我们学校已经设立了重点实验室及专项资金,用于绞股蓝冻干技术研发,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提升产品品质,填补国内绞股蓝加工空白,给乡亲们脱贫致富再加一把劲!”这是西安交通大学以科技助力平利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西安交通大学对口帮扶平利县4年多来,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按照“扶需扶弱,扶贫扶智,常扶实扶”的要求,引导科技资源和科技服务进村入户,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生活越过越红火。

博士团把脉产业发展

如何把科技人才资源转化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西安交通大学探索出高层次人才“组团式”扶贫的新路子。

2017年年初,西安交通大学成立科技扶贫挂职博士团,第一批博士团来到平利县挂职。人文学院青年教师郝明松、能动学院博士生王佐、管理学院博士生林舒进、公管学院博士生厉旦挂职任平利县4个镇的党委副书记,开展为期3个月的科技扶贫挂职工作。

“把脉”产业发展是几位“新官”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博士团成员一到镇上,迅速深入一线,走进农户家中,走向田间地头。

“那段时间我们基本上是白天调研,晚上在一起讨论,找问题、想办法、定方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找出脱贫攻坚还有哪些路径能走。”博士团成员林舒进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第一次来到平利,深切感受到贫困山区的艰苦,但内心激荡着干事创业的热情。

几乎是每天,天蒙蒙亮,植被上还挂着露珠,林舒进就带着资料出门了。当了解到当地产出的蜂蜜和黑土豆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但苦于没有销路,村民们只能等到赶集时带到镇子上去卖时,林舒进就利用电商平台,帮助村民将农产品远销到广东、云南。工作之余,他还充分调研当地的旅游资源,撰写了旅游产业发展报告供当地政府参考。

作为第一批博士团成员,3个月的挂职结束后,林舒进主动申请留下来,再次挂职任平利县电商办副主任。“科技创新是脱贫致富的‘引擎’,帮助平利群众脱贫致富,我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林舒进说。

科技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关键是要通过产业带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帮助贫困户摘掉穷帽、拔掉穷根。

平利县电机公司是老牌国企,生产的粮食烘干机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成为田间地头的紧俏产品,后来由于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市场占有率逐年走低。针对这一情况,西安交通大学在该公司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平利粮食加工装备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指导平利县电机公司开展粮食烘干机研发与设计,不仅使粮食均匀快速受热,而且设备能在加热烘干前对粮食进行精选,使粮食颗粒匀称饱满。这一加工方式的变革,不仅使平利县电机公司产品“老树发新枝”,还使平利的粮食产品因“颜值”提升而更有身价、更有市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更足。

聚金山银山,护绿水青山。平利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6%,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西安交通大学在平利挂职任副县长的高忠权结合自己在动力机械与废固处理领域的专业知识,联合相关领域专家成立研究所,为平利县设计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生态利用工艺,对县城的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挂职期间,高忠权多次赴宁波等地考察,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将农民屋顶等作为光伏发电场地,通过光伏扶贫让农民获得稳定收益。高忠权说:“我们要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推进精准扶贫,让绿水青山‘淌金流银’。”

打好“产业+就业”组合拳

平利县在大力实施移民搬迁的同时,抓住东部劳动力密集产业转移的机遇,快速推进“社区工厂”方式,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难题。全县共创办“社区工厂”79家,吸纳群众就近就业5250人,在岗工人月平均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但有的“社区工厂”产品比较单一、科技含量较低,单靠企业主体进行产业升级难以完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西安交通大学主动承担起帮扶重任。

平利县引进的香港嘉鸿集团需要研发防割手套,西安交通大学立即组织科研人员攻关防割水凝胶技术,研究结果受到嘉鸿集团认可,双方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平利新材料手套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同时,西安交通大学还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将产品技术攻关从手套制品延伸至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等多个方面。这些科研成果转化后,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还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就业的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以科技扶贫打造精准扶贫新样本,通过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帮扶,为平利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懂创新、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真正把科技致富的种子种在贫困群众心中,把“论文”写在了秦巴山区深处。

短评:为脱贫攻坚贡献高校力量

李岚

西安交通大学组建科技扶贫挂职博士团,先后在平利县建起粮食加工装备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新材料手套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合阳县签署合作协议,通过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科技镇长助力团和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三团一队”,助力合阳脱贫攻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蒲城县农业产业发展建立了“农掌门”服务应用平台,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技术跟踪服务……这一个个用人才支撑、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范例再次证明,高校已成为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陕西是高校聚集地之一,高层次人才、科研水平等综合实力也在全国位居前列。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推动高校资源与脱贫攻坚的无缝对接?近年来,陕西100多所高校“一对一”结对帮扶96个县(区),实现了全省高校帮扶贫困县(区)全覆盖。这些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库”“智囊团”作用,在县域经济布局、企业技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等方面各显其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力量。

当前,全省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阶段,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克难攻坚、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构建大扶贫格局已成为重中之重。高校作为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继续发挥好人才、科研等资源优势,在校地科技合作、校企联合攻关、产学研一体化示范等方面再下功夫,把科研成果转化在扶贫战场,把“学术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陕ICP备06008037号

电  话 :029-82661921 传真:029-82668262

地  址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政编码: 710049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